Part 1
主題:完善智慧機械生態體系 首重建構創新科技法制
時間:2016-11-01
新聞來源:企業IT DIGITIMES
新聞連結: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id=0000485428_T6B5TBRP1HVIEP9KJ9OE4&ct=1
內文:
政府積極落實產業創新,推動「5+2」產業創新計劃,其中「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涵蓋雲端、巨量資料、智慧聯網、智慧機器人等智慧技術應用重點項目,未來將以台灣精密機械推動成果及資訊科技產業能量為基礎,導入相關智慧技術,建構台灣機械產業生態體系。
財團法人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亦預估,2020年台灣智慧機械產業產值會從2016年9,361億元攀升至1.1兆元、2025年更達1.32兆元;2020年出口從2016年的6,153億元提高至7,040億元,2025年攀升至9.240億元。資策會邀請美國工業自動化巨擘洛克威爾等 助產業提升競爭力為帶動製造產業革新,並促進產業升級發展,在經濟部技術處指導下,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科法所)14日特以「產業創新下之數位匯流、智慧機械、與生技醫藥」為主軸,舉辦「科研創新與產業加值策略」研討會,邀請產官學研貴賓分享最新的前瞻趨勢。
行政院科技會報副執行秘書葉哲良博士於致詞時指出,國際間已於國家層級制定推動「智慧機械」相關政策與目標,我國也將積極挹注政府資源,透過「智機產業化」與「產業智機化」,建構智慧機械產業生態體系。未來結合人工智慧與人機協作,人均產值的提高將成為重要的發展目標,以提升我國之國際競爭力。
面臨全球智慧聯網的趨勢,洛克威爾自動化公司政府事務總監Patrick Powers於演講中強調,企業聯網(Connected Enterprise)係未來趨勢,透過企業聯網可以實現智慧製造,為社會與個人帶來更多機會,更可跨境連結產業與價值鏈,以提升績效,藉由工業標準化來達成產業智慧化的目標,促進產業升級以及提升競爭力。
台灣IBM劉玉琦協理表示,智慧機械之數位布局新方向將朝智慧工廠發展,智慧生產將商業模式轉換,同時帶來重要的利益。科法所洪政緯研究員借鏡德國工業4.0之法制面發展,釐清智慧機械產業發展上可能之法制政策議題,包括智慧財產權、資訊安全與隱私保護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針對數位匯流趨勢與網路環境之議題,LiTV錢大衛董事長認為,在秉持對於網路媒體之實務技術及創新理念的前提下,OTT的發展關鍵在於技術,影音產業值須經由良善環境之建構,結合並參與全球新興媒體市場。
資策會科法所王自雄研究員透過網路中立性相關司法實務之分析,對於網路治理與創新產業之推動發展,以及「亞洲‧矽谷推動方案」與「數位國家、創新經濟方案」等相關國家政策,嘗試提出促進數位匯流相關產業發展與修法之建議。
此外,工研院量測中心李子偉主任則針對生技產業中,醫療器材結合ICT技術後的廣泛應用,與如何透過驗證機制之整體配套,達到促進產業升級並擴大產業總值之目標,進行實務面經驗之分享。
科法所莊晏詞研究員則以智慧健康發展過程中可能涉及之資料與隱私保護為核心,提出對於國際間相關基礎應用法制環境之觀察。展望未來,科法所期望透過相關的產業發展趨勢交流,落實健全的科技法制,協助產業升級轉型,進而加速提升台灣創新產業之國際競爭力。
Part 2
心得:
透過網路平台犯罪的問題,是確確實實發生在我們生活周遭的,除了相關法規管制網路電商外,更重要的在於網路資安的保障。去年爆出來的美國國家安全局竊聽風暴震驚了全世界。但其實除了政府以外,在日常生活中大街小巷,已有許多人在窺視著你的手機,以及手機所透漏出來的個人資訊。去年二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發表了一篇報告揭露了個人資訊如何能透過手機wifi而被截取。這篇標題為「我的手機任您使用」的文章指出了任何人都可以設立一個無線網路發射點並透過手機無線網路或藍芽設備來追蹤一台手機的位置。
任何咖啡廳的忠實釘子戶都了解,一間哪啡廳的wifi品質成為其下次是否再次關顧的因素之一,但你是否了解,在咖啡廳使用貴店提供的wifi,是有極高的風險性,加密功能老舊的wifi無線網路,是很容易被駭客侵入的。再再顯示了,為求便利性而忽視潛在風險的案例。
然而無線追蹤卻也意味著無限商機,也是大數據以及未來物聯網賴以發展的技術之一。美國已有許多店家利用上述的手機追蹤功能來追蹤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法律面也需要一併跟進,除了靠先進技術把關外,還要有相關法規做最後一道防線,個人認為不論何時何地,法規扮演的腳色是必要的,也是科技發展至未來,面對類似道德等問題,是否能迎刃而解的關鍵,但作為防禦陣線的最後一道牆,在法律之前,我們若一如往成認為人人平等將會吃足大虧,因為當你自己的重大資料被竊取時,你也許還蒙在鼓裡,資訊安全的技術演化必須是平行進行得,且需要時間上需要趕上趨勢,我們都了解發明一輛光速前進的汽車,卻沒發明剎車機制是多麼魯莽且不智的行為。
Part 3
相關新聞
主題:社群網站滲透生活:個資保護知多少?
時間:2016-02-20
新聞來源:維京人酒吧
新聞連結:http://vikingbar.org/2016/02/%E7%A4%BE%E7%BE%A4%E7%B6%B2%E7%AB%99%E6%BB%B2%E9%80%8F%E7%94%9F%E6%B4%BB%EF%BC%9A%E5%80%8B%E8%B3%87%E4%BF%9D%E8%AD%B7%E7%9F%A5%E5%A4%9A%E5%B0%91%EF%BC%9F/
內文:
打開臉書,瀏覽朋友動態消息時,到旁邊的廣告欄位出現近日瀏覽過的網拍紀錄;在網路平台購物時,在商品介紹底下發現推薦商品項目,出乎意料的符合自己的喜好……這些生活片段對你而言是否似曾相識?網路時代來臨,更多貼近使用者需求的設計與服務也相繼出現。在這之中,社群網站是與大眾最貼近的媒介(有不少人起床第一件事和睡前最後一件事都是看臉書吧),而需要洞悉消費者喜好與需求的廣告商,自然成了引頸期盼與其合作的好夥伴。
但是!
一體兩面地,在貼近生活的同時,則是個人生活的滲透,與個人資料洩漏與暴露的危機。當社群網站中的個人資料與廣告被資本化,成為其主要收益來源,大眾更需要小心看待個人資訊揭露的事實。
這些資料代表了什麼?有什麼大不了的嗎?
在資料分析技術與大數據盛行的時代,海量的個人資訊可以讓廠商洞悉個人的喜好、購買行為,與大大小小的事情。不論是Facebook、Twitter,或是Pinterest,各個社群網站公司都正在將大眾的資訊過濾、分析,轉換成可用的資料,並且將其以商業價值衡量。(廣告行銷已死,大數據行銷的時代來臨)
分析消費者資訊以提供更適合的服務與推薦,確實能使廠商在其中產生獲益,同時受到消費者的喜愛。Netflix在最初提供DVD租賃服務時,即利用會員資料推測所喜好的片種,提高了公司服務的附加價值並且解決庫存不足的狀況;Amazon利用消費者資訊判斷對於不同顧客的服務與推薦模式;淘寶的推薦相關項目也推進顧客對於阿里巴巴的依賴,提升商業價值。以上的例子說明了資料的可用性,也可以看出對消費者產生的益處。
但若個人資料在消費者不知情的狀況下被發掘、分析,對於隱私權是非常大的侵害。
關於個資,我們應該知道的是……
每個人對於個資保護的界線不同,我們還是可以從各國對於法案的裁定看出端倪。2015年10月,歐洲法院裁定,美國與歐盟在2000年敲定的,允許美國政府當局取得歐洲的線上資訊的「安全港」(Safe Harbour)協定,觸犯歐盟嚴格資料保護規範所確立的隱私權,必須予以撤銷。歐洲法院視立法允許當局在一般原則下取得電子通訊內容為侵害私人生活,違反隱私權的事實,因而將其禁止。資料的傳送與否會受到歐洲各國的法律自行規範。
這項裁定表示,社群網站公司不得將歐洲公民的個人資料傳送至美國總部。使用者所搜尋的、發表的項目,都是吸引廠商投入社群網站廣告的利器,而這個裁定也大大打擊了社群網站的空間。(「安全港」無效!歐洲青年告贏臉書 美網路股應聲下跌)
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老大哥的手正在伸進你的生活
各國政府會對要求公司出示使用者的網路通訊資料,而臉書每半年都會發布「全球政府資訊索取報告」,紀錄全世界向臉書索取用戶資訊的國家、索取資料的次數、總共索取的臉書用戶數、資料索取的成功率。索取的理由不外乎是維護國家安全與調查犯罪,內容則像是個人帳號及IP位置。如果這些資訊能被政府取得,不禁令人擔憂個人極具隱私的社群活動是否為淪為過去威權時代政府的監控資料。臉書公布的資料顯示,這些索取的資料會通過謹慎的審核,其拒絕率也呈現上升趨勢。
面對這些事實,我們能做的是……
就像接到推銷電話我們可以要求其公司刪除我們的個資一樣,面對個人資料的保護,我們也能用更積極的方式應對。除了在填寫個人資料、發佈個人相關訊息時多加謹慎注意外,也必須了解各公司對於個人資料保護的態度。在個資的索取,與資料的買賣與商業化上,各社群網站有不同處理方式(當政府索取個資時,社群媒體有挺你嗎?),我們可以在了解之後,運用自身力量監督企業在個資方面的運作及保護。此外,我們可以監督媒體運用社群網站揭露相關資訊時,是否為公共利益之所需,並且有無侵犯個人的隱私權。唯有關注自身的權益,我們才能對自己的隱私與個資安全有更高的掌握。、維修商
- 前往 : 交通知識庫首頁 交通知識庫討論區 交通專題區 交通運輸與資訊科技法
資通訊科技法_完善智慧機械生態體系 首重建構創新科技法制_H54021070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
1 篇文章
• 第 1 頁 (共 1 頁)
- Phillip Chen
- 等級0
- 文章: 4
- 註冊時間: 週三 11月 23日, 2016年 6:48 pm
- 聲望值: 0
資通訊科技法_完善智慧機械生態體系 首重建構創新科技法制_H54021070
-
0
- 引言回覆
文章由 Phillip Chen » 週二 1月 10日, 2017年 11:33 pm
最後由 Phillip Chen 於 週二 1月 10日, 2017年 11:34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1 篇文章
• 第 1 頁 (共 1 頁)
前往
- 這裡找知識
- 交通安全-遊覽車業者及駕駛管理制度改善
- 軌道建設先期評估審查及後續營運規劃
- 高齡化社會對交通運輸安全的改變與衝擊
- 夾縫中求生存的機車族交通危機四伏
- 大眾運輸從業人員工時問題
- 高速公路收費管理機制
- 公車捷運系統(BRT)
- 輕軌系統(LRT)
- 交通大小事
- 「2017生態交通全球盛典」專區
- 精選交通觀點
- 交通運輸最新訊息
- 軌道交通運輸
- 公路交通運輸
- 水路交通運輸
- 航空交通運輸
- 其它類運輸
- 交通小知識
- 交通知識庫圖文徵選活動專區
- 交通專題區
- 【交通安全公民咖啡館】交通事故零容忍,全民參與改變未來
- 交通運輸管理實務
- 智慧型運輸系統
- 交通運輸與資訊科技法
- 交通運輸與反壟斷法
- 運輸學
- 博士生專區
- 雲嘉南區域研究中心
- 交通人士專區
- 徵才與求職區
- 雲嘉南區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