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庫
  • 討論區
  • 問答集
  • 管理團隊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新手上路
  • 聯絡我們
  • 網站服務條款與隱私權聲明
  • 登入
  • 註冊
  • 現在的時間是 週一 4月 23日, 2018年 3:45 pm

交通知識庫

Transportation Knowledge Bank
  • 知識庫
  • 討論區
  • 問答集
  • 關於我們
  • 相關連結
  • 新手上路
  • 聯絡我們
  • 網站服務條款與隱私權聲明
  • 前往 : 交通知識庫首頁 交通知識庫討論區 交通專題區 交通運輸管理實務

先進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的研革與最新發展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
回覆文章
14 篇文章
  • 上一頁
  • 1
  • 2

是否喜歡此次的演講主題及內容呢?

投票活動將於 週三 12月 21日, 2016年 4:42 pm 結束

很喜歡
9
100%
還好
0
沒有投票
不喜歡
0
沒有投票
 
總投票數: 9
您的投票已經送出。

頭像
Jenny Haha
等級0
等級0
文章: 3
註冊時間: 週一 9月 26日, 2016年 10:11 pm
聲望值: 415

Re: 先進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的研革與最新發展

  • 10
  • 引言回覆

文章由 Jenny Haha » 週四 12月 8日, 2016年 12:50 pm

這次非常榮幸可以聽到孫總經理的演講,雖然在交管系上了一些交通專業課程,對道安及其發展仍不是很了解,這次藉由孫總和一般交通人有點不同的土木專業,解析台灣和各已開發國家的道路安全設施,讓我收穫良多。
在交通工程設施中,大量精彩的實測影片讓我好不過癮,原來護欄最重要的功用不是抵銷撞擊,而是讓車子回到原本的軌道。其中最讓我驚訝的是「柔性鋼索護欄」,僅僅幾條細細的彈性鋼索,竟能承受1100公斤的大車,以時速100公里的速度撞擊而沒讓駕駛有任何損傷,車輛還能夠回到原車道繼續行駛,這讓我對護欄的想像又多許多空間!除此之外,移動式護欄及調撥器也讓我大開眼界,回想每逢連假必塞的各大幹道及國道,有時只是北上或南下的方向受堵,若能充分利用彈性車道,不僅安全大幅提升,道路使用效率及用路人的情緒甚至事故發生率,相信都將有可觀的改善。
我想,道路安全就是如何讓效率和安全同時並行的一門學問吧,孫總這個演講從一開始放眼世界,到反觀台灣現有及未來的交通狀況,不斷丟出「在台灣可行嗎?」的問句讓我們思考,最後也和前北市交通局局長進行對話,我受局長大格局且有見解的想法深深吸引,她提出利用協會名義向政府提案,或許是更有效率,能見度更高的方法,從兩位資深前輩對話中,看到許多待解決的問題讓我們思,考責任到我們這一代時將如何應對,這場演講讓我對學校的專業學習又更有方向了。

  • Share on Facebook


頭像
Yen Su
等級0
等級0
文章: 21
註冊時間: 週一 9月 26日, 2016年 8:10 pm
聲望值: 58

Re: 先進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的研革與最新發展

  • 10
  • 引言回覆

文章由 Yen Su » 週四 12月 8日, 2016年 5:46 pm

對於孫總經理的演講非常驚喜,除了提到很多如何藉由交通器材的輔助來改善交通安全之外,也因為講者本身在中華民國智慧運輸學會擔任職務的關係,所以聽了很多對交通實務上的看法跟觀點。同時本場演講也有前台北市交通局長鍾慧諭學姊的出席,所以場面格外熱鬧,也因此學到了許多。

在安全護欄測試方面,歐美各異,有W型金屬護欄、柔性鋼索護欄 (澳洲使用)及移動式護欄等,選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車種差異及國情不同。台灣的交通安全護欄,則多未經過最標準的NCHRP350安全測試,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點。測試安全護欄的方式,除了包括不可讓汽車衝出護欄外,也不可以過度反彈而導致車輛危害至對向車道,造成更大的傷害。測試的車輛其車窗玻璃須達到不破的水準,才算測試通過。

車線分離標也有許多種類,其中一種富有「鬍鬚」,即線狀散置於軟性竿前,其功能是為了使其可以增加反光效果及適時清潔,我覺得是非常聰明的設計。孫總經理在演講過程中分享了許多世界各地的聰明設計,其實全徽道安公司本身也設計交通器材,並順利成功出口至國外。
在國際交通發展趨勢中,其實蓋路已經不能再是選項,因為許多已開發國家的道路其實都已達到飽和,所以要去思考如何讓交通順暢,譬如說好好使用調撥車道等設施來改善雪山隧道每逢重大節日就塞車的情形。另外,大陸高架式自走車、自行車及自行車道的設計、手機與人的互動也絕對是未來的趨勢。

在台灣現況的部分,應該注意到路施工時的安全防護,這通常是我們會忽略的地方,但是人命關天,許多先進國家像日本及歐美都非常注重施工區的安全防護,我們也不該只是表面上,隨意地擺放三角錐或未加水的充水護欄就想要敷衍了事。

  • Share on Facebook


頭像
王柏淵
等級3
等級3
文章: 18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22日, 2016年 4:31 pm
聲望值: 1513

Re: 先進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的研革與最新發展

  • 10
  • 引言回覆

文章由 王柏淵 » 週四 12月 8日, 2016年 9:21 pm

於我國「交通工程規範」中,道路的標誌、標線及號誌應依「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設置,未規定者也必須依照其內容之規定,並滿足基本要求包含需要性、醒目性、易讀性及一致性,因此新型態安全設施的設置必須考量的更為全面,而交通法規的限制與更新以及基本要求是否有所缺漏將成為兩大主軸議題。

本次的講座中,全徽道安的孫總經理提及許多世界各國早已使用或創新的道路安全設施,擁有方便移動、柔和彈性及具回復性等概念特徵,包含快速移動型路障、柔性鋼索護欄與回復型阻隔版,其具有降低建置成本、提升安全防護並減少駕駛人撞擊後造成的衝擊與損害,同時符合法規的四項基本要求,使得理性的用路人於首次見到此種設施時,仍可明確辨識與理解其意義,但是新型態的設施多以試辦方式建置且未明確規定於法規,前者可能因區位選擇不佳,導致效用未明顯提升,最後無疾而終;後者則使得交通工程技術人員因無標準可遵循而無所適從,上述的議題勢必須藉由法規的與時俱進、研究的多方取樣以及大眾的經驗回饋等加以解決。

道路安全設施的主要目的在於保障用路人的安全,然而於無立體設施分隔的道路,難免發生汽機車爭道的問題,且我國直至民國104年底機車持有率高達1千366萬輛是汽車持有率的兩倍之多,於近日機車路權的議題也被受關注,而道路安全設施藉由進入、使用中以及駛離車道三個階段的規劃來維護用路人的安全,車流匯入前有明確的路權指示,並配合監視器的加裝落實執法與罰鍰;進入車道後為避免變換車道,須以立體無縫設施阻隔,無法設立時則採用無突出型燈光標鈕;駛離車道前,必須設立時相分離警示牌,獨立不同車道之時相避免汽車或大型車右轉與直行機車發生碰撞。另外,若要保障自行車使用者,勢必得藉由道路設施強制劃分道路,提供專用路權。

依據美國MASH(Manual for Assessing Safety Hardware)防護等級,對於防護等級的要求較高得以有效涵蓋我國限速,例如美國MASH規範市區道路的防護時速為每小時70公里,而我國市區道路普遍限速為每小時50公里,部分未劃設車道線者時速不得超過40公里,確實能保障我國用路人的行車安全,若建置成本政府有能力負擔,是值得與歐美規格同步,有助於防護非理性駕駛人的酒駕及飆車等超速行為。

  • Share on Facebook


alchemist11
等級0
等級0
文章: 7
註冊時間: 週六 9月 24日, 2016年 7:54 pm
聲望值: 39

Re: 先進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的研革與最新發展

  • 4
  • 引言回覆

文章由 alchemist11 » 週日 12月 11日, 2016年 4:53 pm

lala018 » 週四 12月 8日, 2016年 11:54 am 寫:這次演講的題目是先進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的研革與最新發展,由孫總來為我們介紹,先進國家如美國、日本等在道路設計上的巧思,讓用路人在使用道路時能更加安全。
在交通工程上的設計,都必須按照國際或國家所訂定的安全標準和設置規範。美國所訂定的安全標準從NCHRP230、NCHRP350,發展到最新的MASH安全標準都普遍適用於全世界。但台灣的設置規則有的並不與歐規、美規相同。難以與世界接軌,在推動一些新的或具有實質幫助的道安設計時,也會受到在些舊有制度的規範而難以推行。在孫總得報告裡有許多測試影片,一部分與護欄設計有關,台灣的護欄大多屬於紐澤西護欄,少有柔性的屬性在內。但當發生撞擊時,柔性的設計反而會對駕駛者提供更好的保護,像是柔性鋼索護欄。在台灣的城市發展特性不一樣,我覺得也應該依照該地區的車種、地貌來選擇是當的防護設計,例如高雄的工業區、濱海地區,常有大貨車行經的地方,就可以使用筒形緩撞設施。這個防護設施比起一般的護欄設計能提供更好的防護等級。在高架路段的設計上,則大多使用紐澤西護欄加上欄杆的設計。種種護欄的設計,無非是為了當車輛撞擊時能導回正軌,避免衝向對向車道,減少更大事故的發生機率。

在台灣,機車密度在全世界是蠻高的,因此也常發生汽機車爭道的情形。在道安的設計上,我覺得將兩者分道是較好的道路設計,在路口的部分搭配號誌提醒用路人,讓機車使用者可以提早減速。號誌的搭配,在小路口覺得可以使用當汽車要右轉時,在機車道亮警示燈提醒機車用路人減速。隨者環保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人使用自行車代步。自行車環境大多使用有顏色的鋪面來與一般道路做區隔,因此鋪料的使用就其為重要!防滑、摩擦度的選擇,我覺得除了考量地形設計外,還要注意氣候因素和用路人習慣,而且一般自行車環境不是在市區內,就是在靠近郊區、河堤的地方鮮少有路燈,因此在設計上,我覺得可以多設地燈和內照式牌面提醒、警示自行車使用者。

但許多交通安全設計上的巧,常會因為法規限制和金費問題而無法推行製作,對交通人而言,是感到非常可惜的。但是即使設計出能提供更多安全的標線標誌、防護設備,如果駕駛人的駕駛觀念不正確,再好的設計也沒辦法提高道安環境的!所以大家應該要好好遵守交通規則啊!


同學有提到自行車的安全問題,讓我想分享一下之前在一本書上看到的東西。荷蘭是個自行車使用率極高的地方,因此在住宅區時常會有自行車出入。針對汽車進入住宅區會造成的安全疑慮,部分地區採用路面凸起或增加道路彎曲及搭配標誌來提醒駕駛人到了自行車易出沒的地方,要減慢速度。除了視覺上的警示,彎道和路面突起會讓駕駛人更加「有感」,我覺得這是個很有趣的例子,和大家分享!
最後由 alchemist11 於 週日 12月 11日, 2016年 4:53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 Share on Facebook



回覆文章
14 篇文章
  • 上一頁
  • 1
  • 2

回到「交通運輸管理實務」

前往
  • 這裡找知識
  •    交通安全-遊覽車業者及駕駛管理制度改善
  •    軌道建設先期評估審查及後續營運規劃
  •    高齡化社會對交通運輸安全的改變與衝擊
  •    夾縫中求生存的機車族交通危機四伏
  •    大眾運輸從業人員工時問題
  •    高速公路收費管理機制
  •    公車捷運系統(BRT)
  •    輕軌系統(LRT)
  • 交通大小事
  •    「2017生態交通全球盛典」專區
  •    精選交通觀點
  •    交通運輸最新訊息
  •    軌道交通運輸
  •    公路交通運輸
  •    水路交通運輸
  •    航空交通運輸
  •    其它類運輸
  •    交通小知識
  •    交通知識庫圖文徵選活動專區
  • 交通專題區
  •    【交通安全公民咖啡館】交通事故零容忍,全民參與改變未來
  •    交通運輸管理實務
  •    智慧型運輸系統
  •    交通運輸與資訊科技法
  •    交通運輸與反壟斷法
  •    運輸學
  •    博士生專區
  • 交通人士專區
  •    徵才與求職區
雲嘉南區域運輸發展中心 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 交通知識庫首頁 交通知識庫討論區
  • 聯繫我們
  • 刪除所有討論區 Cookies
  • 所有顯示的時間為 UTC+08:00

Advertisements by Advertisement Management
Powered by phpBB® Forum Software © phpBB Limited
正體中文語系由 竹貓星球 維護製作
Style we_universal created by INVENTEA